-
时间:
2025/03/10
-
来源:
多彩贵州网
多彩贵州网评论员 吴迪
2023年12月,一个体重仅1.4公斤的早产儿在贵州黔南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全国政协委员、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傅小云与帮扶团队指导当地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经过42天的精心治疗,患儿最终痊愈出院。这是县医院首例成功救治的低体重早产儿,意义非凡。
3月10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举行,在回答关于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水平的问题时,傅小云分享了他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工作的故事和感悟。
傅小云的故事,是我国下大力气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西部地区、脱贫地区县级医院医疗水平的一个注脚。从2021年起,国家持续实施“千县工程”,围绕“一般病在市县解决”开展组团式医疗人才资源帮扶,累计派驻超过了8万名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群众身边。
方便看病、能看好病,是重要的民生关切,涉及我们每一个人。近年来,贵州布局推进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截至2024年底,已在81个县(市、区)布局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40个,覆盖全省1492个乡镇卫生院,统筹构建优质高效、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体系,为基层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医疗普惠红利。
组团帮扶,重在“授人以渔”,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从根本上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帮扶团队通过集中授课、教学查房等形式,手把手提高当地医生临床技术水平,无私共享自己的临床诊疗经验心得,变“输血”为“造血”,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在一次次解决疑难杂症的过程中,县医院的医生积累了宝贵经验,建立了更好守护群众健康的临床自信。
从“看病难”到“家门口的守护”,是满满的民生情怀,也是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县带乡、乡管村,破解“看病难”的最后一公里,贵州正在奋笔疾书的,是一份医疗改革的民生答卷,回应的是人民群众的期待厚望。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有“医”靠,是医者初心,也是“国之大者”在基层的具象化。
一审:叶 力
二审:汤馥铭
三审:王 琳
相关推荐
-
黔哨·号外丨到贵州,赴生态盛筵,享文化大餐
多彩贵州网 2025-03-09
-
黔哨·号外丨到贵州,赴生态盛筵,享文化大餐!
多彩贵州网 2025-03-09
-
黔哨·号外丨各路能人,快到村里来!
多彩贵州网 2025-03-08
-
黔哨·号外丨市长向你发出邀请,请查收
多彩贵州网 2025-03-07